返回

愚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孙子和练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东西不是小林涛自己写的。

    林涛资质聪明,意志坚强,勤奋刻苦,又加上良好的家庭条件,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是名列前茅,他的愿望是以后能考北大或者复旦的中文系或新闻系,成为一名作家或外交官。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整个社会都乱套了,全上海已处于一片混沌之中。

    二

    在那里林涛认识了同村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是金迪,另一个就是汤明。林涛比金迪大一岁,比汤明大两岁,于是他们俩个称林涛为大哥。

    他们三人有几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读书都非常认真,书读得也好;除了读书之外都喜欢体育运动;都是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铮铮铁汉。

    有所不同的是林涛更擅长于文,遇事冷静沉着,柔中带刚;汤明则文武相兼,刚强果断,思维缜密;金迪更精通于武,感情细腻,极重情义。

    他们三人的性格在小时侯就已经初见端倪,到了成年之后更是个性分明。金迪从小就有个武术师傅,他把从师傅那里学来的本事则毫无保留地教给两个哥哥,而两个哥哥也极有悟性,能把金迪转传的武功学一个八九不离十。

    他们三个会一起背唐诗宋词、他们背书的方法也非常奇特,背出一张纸就撕下一张,这个往往是林涛的速度最快,因为他有深厚的功底;他们也常常会在一起练武,如果是武术的话,当然是金迪反应最快,他的武功底子最扎实,如论臂力、膂力则汤明略胜,但要比石锁、吊环、单杠等则好象又是林涛稍占上风,所以在体育竞技上他们三个确实是难分伯仲。

    他们自己用水泥浇了石锁,杠铃、哑铃等体育器具,把铁棒固定在两棵树之间当单杠,做两个铁的圆圈再用皮绳栓在房子的横梁上做成吊环,每天绕着村子的小路跑步,在打谷场上打拳,他们三个早晚刻苦训练,练就了一副强壮的身体,雄健的体魄。看着他们满身栗子般地肌肉,敏捷的身手,村民们啧啧称赞。

    林涛在单杠、吊环上引体向上然后瞬间力量爆发双手撑在单杠、吊环之上,一口气能做四五十次。林涛的石锁玩的更是转,他把石锁抡向空中旋转,然后用手接住,几十下不稀奇,更绝的是他能用肩膀,甚至用头接住抡向背后空中然后掉下来的石锁。汤明用单臂就能举起一百六十斤重的杠铃,用双手则能举起二百多斤的杠铃,但是他身材修长,身手敏捷,根本不像那些又矮又胖的举重运动员。他们也练扩胸器,六根弹簧的扩胸器,他们一口气能拉上百下,而且是气不喘,脸不红。

    他们会自制弓箭,那就是砍一根直径约五、六厘米合适的柳树枝条做成弓架,用牢固的麻绳或铅丝做成弦,这样一张土制的弓就制成了,然后砍一根细的竹子再套上用竹子做的削尖了的箭镞,这样就做成了箭。

    他们也自制弹弓,这弹弓的制作就更为简单,是找一个大小合适的树丫杈或者是粗铁丝做成的丫杈,再用两根韧性很好的牛皮筋分别固定在丫杈的两端,牛皮筋的另一端则用约两平方厘米长方形的牛皮固定,在这牛皮上就可以安放小石头,高级一点的可以按放小铁丸做成的弹丸。

    他们可以用这种自制的弓箭和弹弓,射杀距离不太远的小飞禽走兽。这方面最擅长的是汤民,他用这种自制的武器射杀麻雀几乎是到了百发百中的程度。

    邻近村子的青年们知道他们三个武艺高强,便时常会来讨教,有些确实是来切磋武艺的,有些却是来挑衅的。

    有一次一个身高一米九十的大胖子带了一帮人说要领教领教他们的摔跤技术,话还没有说完,就拦腰抱住了林涛,想把林涛抱起来摔倒,林涛岂能让他得逞,马上用右腿紧紧地勾住了他的左腿,让他发不出力来,然后快速右腿着地,用右脚掌抵住胖子的左脚跟使其不能动,随即林涛用自己的上身、右肩、右手猛推胖子的上身,胖子的身体马上失重了,只听得轰的一身,胖子已四肢朝天,摔倒在地了。

    大家哈哈大笑,胖子感到好没有面子要求再来,这次林涛一上去就先抱住了胖子的左腿,用右脚在外侧抵住了胖子的右脚。然后迅速用右手和上身挤推胖子的右脚上部和上身,只听到轰然一声,胖子又已倒地。

    胖子爬起来,二话没有说朝林涛冲来,林涛乘势微微下蹲,身体略左侧,胖子正好压到林涛的身上,林涛左手拉住胖子的右手,自己的右手拉住胖子的后腰背,一个大背包,又把胖子摔在地下。

    在大家的哄笑声中,胖子带着手下的人悻悻而去。有人对了表,这三个摔跤动作,林涛分别只用了10秒、8秒和7秒。不久之后,林涛、汤明、金迪能文能武远近闻名。

    附近思南镇上有批练武之人,刻苦练武多年,听到林涛他们的名头,很是不以为然,于是就前来向林涛他们讨教。

    其中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石锁玩得特别棒。他能把四十斤重的石锁抡向空中,然后硬生生地用肩,用腰,用腿,用头去顶。石锁撞击身体的声音砰然作响,实是骇人。这石锁在他的手中,就像是海绵做的一样柔软听话。

  

第2章孙子和练武(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